上了火车好同学就很诡异的被强迫换了一个卧铺位置,不过我们还是不在一个车厢。11点多的火车,早上七点到站,所以上车就睡了。
早上到兖州,出了火车站就是汽车站,没有逛兖州,但是远远地看见一个高塔非常的显眼,在火车站周围低矮的房子中间。回来百度了一下,知道叫兴隆塔(百度过程中发现兖州还是有点历史文化的,起码是九州之一)。车费很便宜,几块钱吧。
到了曲阜,车还继续开了一阵,路过了传说中的曲阜师范学校。下车,按照事先的功课,走了几步就到了万仞宫墙,发现时间还早,就在附近转了一下,一个小摊吃了两个煎饼果子,很大个。
期间讨论要不要野导游的问题,好同学说如果要请就请ppmm,差同学不敢不听,结果一路上只遇见一个男的。后来到了售票处,倒是有一排女的,不过要价太高……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蹭导游,其实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。三孔门票全套150,居然可以刷卡,不愧是5A级的旅游区。
那天正好还赶上一个什么活动,拉个破背景把好好的城门给挡上了。穿过城门到孔庙正门,从起始就感觉到了孔庙是一个说道很多的地方。
万仞宫墙。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,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,上悬“万仞宫墙”四个大字,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。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。鲁国大会诸侯时,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,可与孔子相提并论,子贡在场,马上站起来说,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,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,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,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。这就好比我的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,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的;好同学的学问有我数倍之多,经过详细的研究,全面的探讨,才能了解他的全部。
往前走是金声玉振坊,自然是夸孔子的,孟子说的,具体意思不解释,要说的是这个玉字一点写在了中间,据说就有中庸之道的意思,孟子的思想嘛——从这里就开始了孔庙孔府的矫情。
过了牌坊是泮水桥,音同为盼水。过去读书,考上高等学府叫“入盼”,过了这个桥,就算是孔子门生了。桥栏杆上站着一只鸟,拽拽的样子。后来我们才发现,这只鸟所代表的一个群体真的很拽。
后面是棂星门,“欞星门”系乾隆御笔,据说孔子不信鬼神,所以就把这个繁体字的右下角弄掉了……矫情again,以后多的是,吐啊吐就习惯了。
过了太和元气坊到至圣庙坊,“至”上面的一横也被拿掉了,所谓至高无上的意思。
到这里基本可以断定,这是一个集中国人意淫文字,吹捧yy之大成的一个所在了。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,这也是一种趣味,吹捧的趣味。
正要穿过圣时门,发现门两边的树下草地上,有着大片的灰色的鸟,个头也都很大,很神奇。非常的多,以至于每棵树下面都是一片白色的痕迹,神鸟粪。导游说鸟叫什么我没听清,有黑白两种。回来百度了一下说叫做鹭鸶,曲阜的市鸟。但是我看了一下网上的照片,似乎和我照的有点出入,大概品种不同吧,这个是孔家的。
过璧水桥走弘道门(弘道门也是乾隆写的,这个人确实很爱写,很多宫里收藏的瓷器都被他写了,孔庙里也到处都是他的字,而且他的字似乎评价一般,诗更烂),然后是大中门(宋朝时候孔庙的大门,明朝扩建之后就成了中门了),就算是进入孔庙比较核心的部分了。比较显眼的有一块成化碑,是所有称赞孔子的碑文中评价最高的,所以放在最前面。碑被砸成了几段,后来拼了起来。文革中孔老二家的碑基本都被砸了,有一个幸免的,这个碑上作者姓党名怀英,小孩子们没文化,以为是某党立的。
这个碑在杏坛的亭子里,还没到,眼前的是奎文阁,孔子家的图书馆。不用我说大家就能抢答了,这个奎文阁的牌匾乾隆同学也没放过……哦,和成化碑一起的,奎文阁前还有四个明朝碑亭,左右各两个,不过和后面的清朝的一堆相比,不值一提。
奎文阁前也有香火,有个戴眼镜的小孩在别人指导下烧香拜魁星,看着很无辜的样子,不像是高考的,像是中考,好可怜。偶可是跟着好同学见过雍和宫大世面的。
后面就是十三碑亭院了。引用点数据哈,院内有十三座碑亭,保存了唐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,南排中间两座碑亭系元代建的;次外两座系金代所建,其它均为清代建筑。
按孔庙的建筑发展,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,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,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,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。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,两角相顶,巨檐相交,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“勾心斗角”,这个成语我以为本来是褒义的,或者起码不是贬义,形容建筑安排的精巧吧。
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、大臣们修庙、祭庙、告庙之类的记录。从书法上看,真草隶篆、座座不同,其中有蒙古文、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,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。
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,按其重量来说,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(位置在大成门前东侧),这幢碑碑身重35吨,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。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,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,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,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。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,济宁到曲阜90华里,征用了民工600人,耕牛443头,趁冬季寒冷,地上泼水结冰,碑从冰上滑行,文献上讲每天走卧牛之地,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,耗费库银600余两。——这段是ctrl-v的——下面是我写的。康熙来过不止一次,年轻时候立了一块碑,就是这个,年纪大了又弄了一块,从中可以看出字体的区别,年轻的时候刚劲有力,年老了老成厚重。后来雍正也立碑,乾隆一向是最崇拜爷爷的,所以康熙立了几块碑他也立了几块。
到这个时候就有了第二个感觉,第一个是刚才说的文字游戏已经不值钱了,这第二个就是,孔庙的这些碑,随便拿到别的地方都是值得大吹特吹的,但是孔庙的碑多的以至于都不觉得值钱。
前面就是大成门,门的牌匾,大家又猜到了,惨遭了乾隆毒手……呵呵,这次错了,惨遭了乾隆老爸雍正的毒手。进门后有先师手植桧,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,不过据说已经不是第一代那棵了,历代连死带烧最后砍,现在的是第五代了。
这里开始路线分了三路,中间往前是主体建筑大成殿,哦,还没到,先路过了杏坛,就是好同学讲课的地方,后来让给了孔子。在这里好同学留下了当年的身影,可惜相机镜头不是广角,没找到后面的背景。亭子里有那个牛碑,刚才说了,另外还有一个碑,又是乾隆写的,名字很俗,叫“杏坛赞”。这个亭子修得不错,所谓“四面悬山,十字结脊,巨角重檐,黄瓦朱栏,雕梁画栋,精美华丽,从四面观看形状一致,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”,是这次出去印象比较深的两个亭子之一。另一个是趵突泉里面李清照的那个亭子。
好,到了大成殿。这个殿……讲究过于多了……无数的导游在讲,几乎不知道听谁的。我们慢慢说哈。
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,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。宋朝根据《孟子》“孔子之谓集大成”语意,诏名文宣王殿曰“大成”,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,完美不缺,集古圣贤之大成。殿前的大露台是祭祀孔子时舞蹈奏乐的地方,每年9月26日、9月28日,都在这里举行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,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“箫韶乐舞”。这个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、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,这次出去就看见了除了太和殿之外的两个。
印象比较深的是龙柱。大殿前檐下是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,每柱二龙对翔,盘绕升腾,中刻宝珠,四绕云焰,下饰莲花石座。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,云龙腾起如飞,神态各异,远而望之,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(这段mp明显不是我说的)。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,上有浅雕云龙戏珠,每一面为九龙戏珠,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。龙珠非常牛,皇帝来曲阜朝孔时,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,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,因为超过了金銮殿,怕皇帝不高兴。还有说红布包起来的,反正是块布。
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,17座塑像。中间一座是孔子,孔子像坐高3.35米,头戴十二旒冠冕,身穿十二章王服,手捧镇圭。
——孔子在历史上被尊为文宣王后曾经有过争论,唐玄宗开元十七年(公元739年)追谥孔子为“文宣王”,著王者之服,但此“王”并不确切,因为“王”有君王和侯王区分,有人认为应属君王之“王”,也有人认为应属侯王之“王”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(公元1009年)“加冕九族,服九章,从上公制”。因此看来,宋以前“文宣王”之“王”应属侯王之“王”,以后随着孔子地位进一步升高而被确认为君王之“王”。所以孔子身着的服装是十二章西周的王服(天子之制)。 ——
这段话是很多导游说过的,我从网上摘下来,放在这里看上去很无趣,完全是应和我个人的恶趣味,但是绝对说明了中国人的矫情,也说明礼制是个很凶猛的东西,名分压死人。
孔子两侧神龛内为四配,东位面西的颜回和孔伋,西位面东的是曾参和孟轲。东头六位,西头六位,称十二先哲,有子贡、子路、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,有一位是宋朝朱熹,五经四书解释的好,被封为先哲。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,还有10方巨匾(有的还未复原),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“万世师表”,光绪皇帝的“斯文在兹”,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,南面是乾隆皇帝的“时中立极”等,门外正中“生民未有”是雍正皇帝的手书。要说一下这个“生民未有”,大殿是不让进的,所有人在门口往里看,所以这个牌匾其实是在所有人的头顶的横梁上,我没听见一个导游说,所以所有的游客有没有注意,只有我很无聊的向上看了一眼,然后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和好同学很别扭的一起扭身仰脖往上看。在这里你就会觉得皇帝写的匾额也早就不值钱了,好像我的印象里有八个,东南西北各两个。最值钱的就是空间了,人人都想往里面塞点自己的东西,最后就是造成了“钩心斗角”这种挤到了极致的现象。反正这个殿里面的布局是够挤得了。
和好同学交流了一下,人人都有孙悟空撒尿的本能,去了哪里都想来了XX到此一游,不过有地位的人写点大字能挂到门上,没地位的人刻点小字只能留在门框上。
哦,很多导游都对着孔子的塑像说了孔子的相貌丑陋,所谓12丑,感觉被他们说出来就是一个金刚。不过这一点到了后面很有意思。
沿大成殿回廊后转,层栏围绕,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,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“寝殿”(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、大成殿),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。可怜的是里面只有小小一个牌位。这个mm19岁嫁孔子,后生子孔鲤,贤妻良母,早孔子7年去世。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,直到宋朝才被追封为“郓国夫人”,明朝孔子改称“至圣先师”,她也被称为“至圣先师夫人”。孔子死后,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,唐代开始有寝殿专祠,早期曾有塑像,清雍正火后重修时已为神主牌位。寝殿周围28根石柱上雕凤凰,每条柱子刻凤凰72只,同龙的数量一样,叫龙凤呈祥。
和孔子那间房的气势啊题字啊不同,这一间房子简单而且冷清,除了一个牌位一张桌子基本没什么其他的东西。重男轻女嘛,没有塑像也可以理解。可气的是有个导游说孔子夫人非常漂亮,和孔子的金刚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所谓男才女貌。没有立塑像是因为如果立出来太pp,就会让那个屋的孔子脸上不太挂得住……
走到最后面是圣迹殿。以石刻连环画的形式记载了孔子的事迹。有120块文图并茂的石刻,是我国第一部人、文兼有的完整的连环画(!!!)。殿正面“万世师表”为康熙御笔,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。殿东头是康熙朝孔的御碑,西头有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孔子行教像,习称“夫子小影”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征。还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赞孔子的小篆。
这就到头了,从东面往回走。路上有口水井为“孔子故宅井”,是当年孔子饮水之井,后人称为“圣水”。亭内的碑有乾隆“饮水拜师”和“故宅井赞”(回想刚才杏坛赞,你觉得这个人文采能有多好),乾隆8次来曲阜,竟有他5次题字,可见无聊劲的。后面这座红色墙壁叫“鲁壁”,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,孔子9世孙孔鲋把论语等经典藏在此壁内,墙壁倒塌后被人发现,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。就是一块破墙,比乾隆写了字的石头有意义多了。
挺好玩的是水井的栏杆,东西向拍栏杆,就是肉掌和石头相撞的声音,如果南北向拍,就会有嗡嗡的回声。所以几个栏杆被大家拍的锃亮,我和好同学也好一个劲拍。其实是两个栏杆之间的共振现象。
期间还路过了一个像饮马槽一样的东西,居然是石刻的孔家族谱,旁边有一块碑,是另一个版本的族谱,看上去就一目了然多了。孔子下来五代都是一脉单传,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啊。
往回走到了大成殿的位置,大成殿两侧是东西两庑。似乎理论上两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。现在里面放置了很多摹刻的法帖,称为“玉虹楼法帖”。导游说去年还可以让游人沓回去的,今年只能被锁在屋子里,不知道为啥。我往里瞅了一眼,成片的石刻,据说很多名家笔迹,这大概就是孔庙的第四个不值钱了,就是名人字画不值钱,所谓物依稀为贵,多到要流出来,也就不值钱了,放到别的地方,那个都能是香饽饽。不好意思,四个不值钱是我总结的,只代表个人意见。
从孔子故宅门出来,就算出了孔庙。这个故宅门里是当年孔子的故居原址。虽不引人注目,但却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。最初的孔庙就在这里。里面御赞碑亭一间,据说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。一个小破屋。
哦,还有一个印象,就是里面古树比较多。除了说的那个孔子自己栽的(曾经),还有不少,什么唐朝的之类的。不少一个树死了99%,只有一枝还活着,或者干脆都挂了。有一棵树很强,在同一个地方长了四辈,头两辈都死了,第三辈还剩一枝,在第一辈的根边又张出了新的第四代,真是的生生不息的最好注脚。